close

當機會來的時候,你最好已經做好了準備:否則,就讓自己快速的成長起來!以學生為主體的 FLUX 團隊於 Kickstarter 上募資成功,讓它們的可模組化3D印表機成功成案,2700人的肯定與近五千萬台幣的訂單,它們是怎麼做到的?T客邦為您專訪!

FLUX 的成功對於時時刻刻都渴望成功的台灣來說,是一個強心劑:我們都在思考功成名就的方法,而借道相對創業環境更加友善的美國似乎是個好主意,群眾募資讓創業的門檻降低,令你的想法、產品有更多的曝光管道,但即使如此,想要一戰成名仍然是個艱鉅的挑戰。

FLUX 這個台灣團隊,以六個台大學生+一位設計師為主體,它們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完成了募資專案的上架,完成了概念機型的展示,並且在時限內成功的到達募資門檻,甚至遠超過預期的目標。

▲ FLUX 的募資頁面,最終有 2707 位計畫贊助者,募到了 164萬美金,遠超過原先設定的10萬美金目標。

Kickstarter 募資網址(募資已結束):https://www.kickstarter.com/projects/2117384013/flux-all-in-one-3d-printer-unlimited-elegant-simpl?ref=nav_search

FLUX 官方網站:http://flux3dp.com/

▲ FLUX 團隊成員與 FLUX 3D 印表機。

FLUX 團隊成員:

  • 共同創辦人 / 執行長:柯軒恩,台大資工系四年級(休學),82年次
  • 共同創辦人 / 技術長:游雋仁,台大機械系四年級(休學),82年次
  • 共同創辦人 / 營運長:林士生,台大物理系畢業,台大商研所一年級,80年次
  • 共同創辦人 / 軟體開發:馮硯,台大資工系四年級(休學),81年次
  • 共同創辦人 / 視覺設計:江尚峰,台藝大雕塑系畢業,北藝大新媒體藝術研究所肄業,73年次
  • 行銷:王偉仲,台大化工系畢業,80年次
  • 行銷:王作剛,台大物理系畢業,台大機械所一年級,81年次

▲ FLUX 的 DEMO 操作,偵測定位與測試關節動作。

FLUX 是什麼?團隊又是怎麼組成的?

問:想請各位再為我們介紹一下,關於 FLUX 的特色與這個概念的發想起源,團隊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結成,並且在什麼時候開始這項專案的?

▲ FLUX 與印製作品

答:其實主要是由我們的 CEO 軒恩,以及我們的另外一位合夥人雋仁。他們一個是軟體專長,一個是硬體專長。大概今年四月的時候,他們開始對 3D 印表機開始產生了興趣。因為這個東西那時候很紅,一個做軟體、一個硬體,看到說現在(當時)市面上的3D印表機,都還有一些問題,使用上不是那麼的方便,硬體以及軟體上都還有許多的進步空間,於是他們就想要做一個新的3D印表機品牌。

那個時候,他們先找了設計師一百(按:江尚峰),他也是我們主要的合夥人,加上我(按:林士生)以及馮硯,在當時的分工其實就滿仔細的,有負責硬體、軟體的人,一百設計,我是負責行銷,馮硯也是軟體的部份。

一開始,我們就想要做一個完整的,3D印表機的品牌。不過本來只是想要做一台平價、好用的 3D 印表機,想要把門檻降低。就像以前電腦很貴,但現在很便宜,到處都有,我們就想要朝一個消費性產品化的品牌去走。

只是一台高 C/P 值的 3D 印表機的話,那不夠有趣

不過,我們後來發現市面上已有很多現成的東西,真的做出來也頂多就是一台 C/P 值高的 3D 印表機。

所以我們從四月、五月開始一直在發想,FLUX 的概念慢慢的成型。我們用模組化的設計,可以讓噴頭被拆解下來,更換上不同功能的噴頭上去。

我們機台也是一個開源的專案,叫做 Delta 的設計,然後我們利用將噴頭模組化,用磁鐵的關節設計,就可以換上像是我們第一個做上去的模組頭「雷射雕刻」,我們把它加入不同的功能,例如,透過不同的列印材質,甚至食物、巧克力、或是鑽頭等等,就能做出各式各樣的應用。

方向確定之後,我們保留了原有的「簡單」、「好用」的概念,加上模組化,它就會是一台有這些優點,且有設計感的機器。

大概五月的時候「FLUX」這個品牌形象就明確了起來,之後我們就一直在設計原型。等到產品比較有個樣子,我們才覺得可以開始對外募資,到 Kickstarter 發佈,試試看這個產品是不是能在市場上得到關注。

所以,大概從六月底原型定型,然後七月八月開始拍影片,過程中也幸運的申請到了 SVT 計畫,能夠去矽谷三個月,於是我們就把籌備期拉長,讓它能做的更完整。

▲ FLUX 中間的噴頭可藉由磁鐵關節的拆卸來更換。

▲ 噴頭可拆卸更換來獲得不同的功能。

現在我們的品牌形象已經確定了下來,募資也結束,現在就是要進入量產的階段,在跟製造商討論中。

關於 SVT 計畫:全名為 SVTA Immersion Program,是由位於矽谷的天使創投組織 SVT Angels 發起的計畫,今年與台灣工研院以及台大創投聯會等都有合作,活動目的為「遴選台灣優質新創企業至矽谷培訓,學習矽谷創新方法與創新精神,培養台灣下一代的明星新創公司。」徵選上的團隊可至矽谷進行為期三個月之參訪及培訓,並獲得生活補助。

 

對於開放 API 與硬體模組化的想法以及計畫

問:想請問,關於未來 FLUX 開放 API 與 FLUX 本身模組化的方向以及計畫。

 

答:像剛剛有提到,像是液態材料就是一種,以及還有雙色列印的噴頭等等,這些都是可以直接用磁鐵的關節來更換不同功能的噴頭,而上面的接線之後我們也會更換一個更好插拔的規格的接頭。

這種方案主要是因為我們想要藉由 Open API 來打造一個社群的概念,因為現在有很多的印表機的玩家,他們其實都是一個 Maker,當他們有這些規格的時候,他們就能夠在這些基礎上,去開發他們自己想要做的功能。

我們現在已經有跟一個廠牌 Discoveree 談合作 ,他們是做液態材料的 3D 列印噴頭,而目前因為機器我們還在調校,OPEN API 也還沒有制定完成,不過有很多我們的贊助者都會提供給我們很多 IDEA,很有趣,甚至有人直接寄了他的構想給我們,畫了整套 FLUX 可能的設計,這邊加什麼、那邊加什麼之類的。我們認為如果能夠開放 OPEN API 讓大家一起來參與,這些修改都是有可能的。

目前我們還是比較專注在中間的噴頭部分,但會朝著上蓋與下蓋都能夠模組化替換的方向去走。

▲ 位於下方的 3D 掃描模組,模組分上、中、下三個部分。

▲ 上蓋模組,接線未來將設計更好插拔、統一規格的接頭。

 

其實現在我們的概念機型很多都是到各大拍賣場上去叫的材料,然後那個外殼我們是找專門的公司來幫忙生產的,其實他們用的也是 3D 列印,不過是商業用的,可以印出跟開模很接近的品質。

我們想要做的是一個解決方案的概念,包括硬體與軟體,其實在 3D 列印上軟體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,我們希望能夠讓使用者買了我們的硬體,使用者不用再去煩惱要怎麼把東西印出來,去找軟體來做,我們希望能一次到位來解決這個需求。

募資成功的心得以及經驗的重要

問:想請問團隊在 Kickstarter 上募資的心得,以及 SVT 計畫是否對於你們有積極的影響。

 

答:我們大概是七月開始準備要募資,整個籌備期到上架大概是四個月,群眾募資這個方向是我們很早就決定的,所以不管是做原型,或是拍影片,都是為了群眾募資而設計的。

那個時候,我們發現了 SVT 這個計畫,當時我們的了解就是帶台灣的團隊去矽谷三個月,去學一下創業相關的知識、或是體驗一下那邊的創業環境,我們那時認為這都是個機會,就該把握一下,而很幸運的我們最後也有被選上。畢竟我們要做的群眾募資 Kickstarter 是一個美國的平台,我們認為說去矽谷的三個月,可以讓我們了解的更多,能夠把我們的這個專案做的更好。

▲ FLUX 團隊於 Kickstarter 專案放出的簡介影片

也因為這個計畫所以讓我們認識了許多人,可能是台灣人在那邊創業,或是當地的 VC,而這也讓我們了解到自己的專案還有許多的不足:我們相信我們的產品設計的很棒,但是我們「賣」東西的能力,述說文案的精采程度也都還不夠,而到那邊接受到了許多在美國行銷的建議,而也因為參與了這個計畫(到矽谷),我們延遲了 FLUX 的計畫一直到 11 月中,不斷的校正與修改。FLUX 能夠這麼成功,在美國的這段時間影響很大,當然在台灣時我們也有收到很多的建議。

當你收到建議的時候,要不要取用你自己必須決定

其實現在也有很多團隊會來詢問我們,為何 FLUX 可以這麼成功?

我們通常會告訴他們:去請教有做過的前輩,然後去找到適合 FLUX 的建議。

如果你也想要創業,要記得,最了解專案的人是你。而我們團隊小小的,而除了我們的設計「一百」之外,也幾乎都沒有工作的經驗,所以一開始直接拉到矽谷其實還滿高壓的。在矽谷,大家會一直挑戰你的想法,會非常積極的去討論大家創業的計畫,你必須要反應的夠快,而且英文的能力也必須要不斷的成長。

我們一直在練習著「怎麼樣賣我們的產品」的過程中,一直收到很多來自於創業家、創投、甚至路人給我們很多的建議,可能我們只是吃個飯,隔壁桌碰到也是在做創業的就會開始互相討論,互相挑戰對方,一起成長。

一方面矽谷,也有著各國的人,如果我們要做一個國際的行銷,也是很適合的成長環境,如果在台灣的話,就可能會比較專注在台灣的市場行銷而已,比較難行銷到全世界。

▲ 前幾代的原型機

另一個學到最多的是關於到錢的部份。

一開始,我們的花費可能都是小額的,大家湊一湊,在矽谷我們學到什麼是募資、Burn rate、A輪融資等等的,開始對數字有一些感覺。其實我們的募資金額超過一百萬的時候,團隊有在想要不要提前結束。

開心只有一開始,很快的那些數字對我們來說就變成了壓力。那些並不是給我們的錢,那其實就是訂單,我們要能出貨,要把品質做好,要能讓贊助我們的投資人滿意。

 

關於休不休學,其實不是那麼的重要

問:團隊中似乎有成員是先休學來完成 FLUX 的工作,想請教你們認為,學歷與創業的取捨是否是存在的。

 

林士生:其實我是已經畢業了,不過我現在是還有在念台大的 EMBA 研究所,現在是暫停休學。我的想法是說,我們大概四月的時候成立,那時候大家都還是有學籍的情況,那時候我們認為這是一件可以做的事情,我們就先做再說,先把事情做好。

最後會決定休學,是因為要去矽谷三個月,要離開台灣三個月。我個人認為去矽谷這件事情是一個轉捩點,如果我們現在還在台灣的話,我們可能就不會休學,因為台大就在附近,要兼顧學業比較容易,但如果去矽谷,脫離我現在的生活圈,我就得必須專心在創業這件事情。

我覺得去矽谷真的是很難得的,對一個新創事業來說非常的有幫助,但我不會認為說我是為了創業而把我的學業都捨棄掉,我只是為了去矽谷而暫停而已。我認為說我在這個團隊,我們去矽谷,我們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好,所以我就休學了半年。

▲ 在之後原型機被取消的「控制盤」設計。

馮硯:我是台大資工大四,然後暫時休學。我覺得去矽谷這件事情是非常的有意義,也非常的值得,絕對的值得。所以當初在思考要不要休學的時候,其實只是在考慮麻不麻煩而已,休學可以讓我在學校的事情都暫時停止,比較能夠專心。不過我只是決定休一學期而已,不是說要放棄台大的學歷,因為...如果我不幸,不幸還得在台灣去工作的話--在台灣做軟體工程師是一件滿不幸的事情,這也不需要掩飾--學歷還是很重要的,這沒有辦法,所以我不管怎麼樣,都還是會去拿到台大資工的畢業證書。

所以我認為,休不休學,是要看你為了什麼東西而去休學的,如果說你只是說:唉呦,好像創業都要休學耶,我會覺得 WTF,不過如果你找到你真的想做,或是有類似的情形(指去矽谷的機會)發生的話,我認為這樣休學是很值得,而且有一個要點是,你休學並不是退學就離開學校了。所以在當時我們也沒有很下定決心,覺得就只是延畢一年之類的。所以我覺得休學並不是一件很值得被提的事情,不過在台灣社會大家好像會把這看得比較重要,很喜歡在上面做文章那樣。

不過因為我已經大四了,我剩下才六學分修一修很簡單就能畢業,不過團隊中應該會有人繼續休學下去。

從房間滿佈零件的床上組起來的第一台 3D 印表機開始

江尚峰:嚴格來講我也是休學,不過我也是研究所,我是在 FLUX 之前就自己先出來創業了,之前先跟朋友開了一間房地產公司,我們當時是想要解決一個問題,像台北這麼多人與房子,但是閒置的空間想要租房子的人中間似乎還有一段距離。我們認為仲介的機制是有問題的,因為它是用抽傭的方式,在這個機制下,它必定會往房東那邊靠攏,房價也會往上跑。所以我們想要做一個新的遊戲規則,我們想要先去找租屋的「需求」,當需求都在你這邊的時候,房東自然會過來找你。那時做了一陣子後,公司上了軌道後,我覺得我的階段性任務到了,所以就離開,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,做網頁設計的案子與品牌行銷的策略規劃,也在那個時候認識我們現在的執行長軒恩,那時候因為他才大二,不過他是個程式的小天才,所以我們就找他來寫網頁的程式,後來他就問我,對 3D 印表機有沒有興趣。

那個時候雋仁與軒恩就在他們的房間組了一台 3D 印表機,他們有軟體與硬體的技術,可以將整個東西做起來。

林士生:其實矽谷這件事情對我們影響很大,因為我們其實都還是學生,除了一百之外--

江尚峰:每次看到報導說「五個台大學生」我就會想說其實我不是學生了,哈哈。

環境的改變讓團隊的「創業」情境更加鮮明起來

林士生:當時軒恩跟雋仁他們是核心, 一開始真的拿出錢來創業,但那個時候其實我是覺得比較好玩的,直到去矽谷之前我才真正的去思考說 FLUX 對於我,矽谷對於我的意義。我在這時候才真正感覺到了責任,在那個時候,我才真的覺得說我現在在創業。到了矽谷之後我們收到很多意見,然後收到了很多訂單,看起來好像是一筆鉅款(一百六十多萬美金),但它其實就是訂單,是一個責任,變成了一個壓力。我本來只是想要做好一件事情,但很多人贊同了這件事情的時候,我就必須做的更好,我有這個責任在。

我一開始會比較刻意的迴避,不會說我的「創業團隊」,會說我的「團隊」,或是我的「朋友」,但是我現在比較可以有信心的說,喔我現在正在創業,我們是一個創業團隊,我們在做一項產品。一開始會覺得說「隨時可以抽離」的感覺,但現在,會覺得這是在做一個事業。

林士生:其實出國(矽谷)有一個最大的好處,是大家能夠達成共識,大家不會覺得說那只是一個小專案,一個事件,會開始認為那是一個事業,在聽到更多的意見,在開始感受到壓力的時候,會覺得,自己能夠做的更多。這是一個轉變,讓大家都更加認真的去面對這件事情。其實也不一定要出國,主要就是環境的改變或是心態的轉變,像很多台灣人也在募資網站上取得成功,他們也沒有出國。

結語

在募資結束之後,FLUX 團隊也坦言道「爆紅」其實也是一個挑戰,有多家台灣國內外的平面、電子、網路媒體上門採訪。而目前它們所在的新創團隊共同工作空間「台大車庫」也聚集了許多還默默無名的新創團隊。FLUX 目前的成功帶來的除了本身的事業發展之外,筆者認為,讓大家敢於把夢做大,並起「大丈夫應如是也」或「吾可取而代之」的積極想法,或許是在這台特別的 3D 印表機大賣之外的更廣泛的象徵意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學承電腦鳳山分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